首页 >> 研究方法 >>植物效率分析仪 >> JIP-test荧光参数PCA分析实操
详细内容

JIP-test荧光参数PCA分析实操

欢迎关注「汉莎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

640.png

植物材料&处理方法(Material andmethods)

选用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inn.)长势均匀、朝向一致的成熟叶,60℃热水分别浸没0s10s30s60s热胁迫处理。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 polyphasic chlorophyll Chl fluorescence rise kinetics)

使用Handy PEA(Hansatech Instruments Ltd., Norfolk, UK)测定,时长2s,光强3000 μmol·m2·s1。测定前所有样品由暗适应夹遮光处理30min。依据JIP-test能量流动模型理论(Strasser et al. 2004)荧光参数由PEA Plus软件直接计算并导出。

根据Springer Nature 2018出版的《Advances in Plant Ecophysiology Techniques》归类总结的热胁迫对快速Chl荧光(OJIP)参数的影响(点击这里阅读此文)选择相应敏感参数进行PCA分析,所选JIP-test荧光参数介绍详见文末附表1

数据分析软件(Statistical analysis)

数据PCA分析处理及作图分别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IBM Corp)Excel 2016(Microsoft Corp)

操作步骤(Operation Steps)

一、    原始数据的导出&预处理

样品测定结束后,通过PEA Plus软件对样品数据进行分组预处理、导出并标准化处理OJIP曲线和导出JIP-test荧光参数,详细操作方法点击这里查看视频教程。

二、PCA主成分分析操作步骤


1. JIP-test荧光数据导入SPSS软件后,如上图点击工具栏“分析”→“降维因子”,弹出PCA分析设置对话框。

2. 如下图,将选定的需要进行PCA分析的JIP-test荧光参数导入至变量栏中。

3. 点击描述,选中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使用主成分分析进行信息浓缩研究,首先应分析研究数据是否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i)分析KMO值:如果此值高于0.8,则说明所选数据非常适合进行PCA分析;如果此值介于0.7~0.8之间,则说明比较适合进行PCA分析;如果此值介于0.6~0.7,则说明可以进行PCA分析;如果此值小于0.6,说明不适合进行PCA分析;

(ii)如果Bartlett检验对应p值小于0.05也说明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4. 点击提取,选择显示碎石图,提取因子的固定数目2

碎石图用于辅助判断主成分提取个数,当折线由陡峭突然变得平稳时,陡峭到平稳对应的主成分个数即为参考提取主成分个数。

碎石图仅辅助决策主成分个数,实际研究中更多以专业知识,结合主成分与研究项对应关系情况,综合权衡判断得出主成分个数,此处我们选择提取的主成分个数即“因子的固定数目”为2

5. 点击“旋转”,选择旋转方法为“最大方差法”,并选择显示“载荷图”。

使用最大方差法使得降维后同一纬度的方差最大且不同维度之间的相关性为0,而载荷图用于展示各成分与载荷值关系情况或各成分再不同维度上的分布情况。

6. 点击“得分”,选择因子得分"保存为变量",并“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通过因子得分系数,分析出各JIP-test荧光参数与各主成分因子(PC1&PC2)的对应关系或相关性情况。7. 点击选项,选择系数显示格式禁止显示小系数且绝对值为0。设置绝对值为0可显示全部因子得分系数,可用于后续聚类分析处理。8. 点击确定即可得出PCA分析结果。

三、PCA主成分分析结果查验

1. 弹出PCA分析结果查看器后,首先如下图查看KMO”(0.6)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性p(0.05)是否符合PCA分析要求。

640(1)(1).png

2. 查看PCA提取因子PC1&PC2对所有参数的提取分离度,如下图PC1PC2对所有参与分析参数的累积分离度分别为59.643%32.042%PC1&PC2共同的累积分离度为91.685%,表明经PCA处理分析得到的两个成分因子可对所选参数有极佳的分离描述度。同时通过“碎石图”可更直观的查看各成分因子(PC1PC2...)对参数的累计分离度。


3. 初步预览所选JIP-test参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以及在由PC1&PC2组成的二维平面上的分布情况。该成分矩阵表用于后期参数分布图的制图。

640(4).png

4. 返回数据编辑器预览经PCA分析后新生成保存的各样品主成分因子得分表",表明各样品在PC1&PC2的得分情况,该得分表用于后续所有测定样品的聚类分析。

640(5).png

四、PCA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可视化操作

n  聚类分析——样品和JIP-test参数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可视化

640(6).png

将所有样品主成分因子得分表JIP-test参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复制至新建Excel表中。

1. 选中同一处理组样品的PC1&PC2得分,点击”插入“→”散点图“。

2. 在新生成散点图处,点击鼠标右键→点击”选择数据“→分别设置各处理组系列名称及X轴、Y轴对应数据,详细操作见下方视频。

3. JIP-test参数在主成分坐标系中的分布同样品聚类分析操作类似,选中所有参数PC1&PC2得分插入散点图即可。

详细操作步骤请查看本试验下方教程视频:

 

n  参数分布变化——单一处理组JIP-test参数主成分分布可视化

除将所有处理组共同聚类分析外,如下图可将不同处理组JIP-test参数分布变化进行对比

640(7).png

1. SPSS软件中将不同处理组样品参数分别进行PCA主成分分析。

2. 获得单一处理组PCA分析结果后,将该组JIP-test参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复制到Excel中。

3. 为获得每一参数点箭头指示连接符,需将各JIP-test参数在坐标系中的位点转换为向量值。

4. 在每一参数上部添加一空白行,并输入原点"0"

5. 选中单一参数数据,插入散点图,分别设置X&Y轴坐标为连接原点的向量值。以新系列形式逐一添加所有参数至散点图中。

6. 设置箭头颜色、样式,隐藏数据点,添加系列标签,标记分簇即可。

单一处理组JIP-test参数主成分分布可视化详细操作教程见下方视频:

结果分析(Result)

通过PCA技术分析发现,所选的JIP-test参数形成了三个较好分离的簇。其中两个位于PC1(Cluster 1&3)上,一个位于PC2(Cluster 2)上。每一组参数描述了不同的生理过程:光能捕获和传递阶段(Cluster 1)、电子传递链末端性能(Cluster 2)和耗散阶段(Cluster 3)PC1对应PSII活性,较高的值表示更高的PSⅡ性能(低光吸收、高光化学和电子传输效率),代表参数包括Fv/FmPIABSABS/RCDIo/CSm等;PC2则对应PSⅠ活性,较高的值表明PS性能较高,代表参数包括φRoδRoREo/RC等。

640(8).png

对实验对照和处理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对照集中在Cluster1附近,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聚类的位置也在发生改变:10s处理位于Cluster1和Cluster2之间,30s处理位于Cluster2和Cluster3之间,60s处理位于Cluster3附近。

结合参数分析,对照表现出较高的PS2性能,10s处理的PS2性能出现受损,30s处理则表现出较低的PS2性能和较高的PS性能,60s处理的PSPSⅡ性能表现最差。

640(2).gif

以上分析说明,高温处理较短时间会损伤PS的性能,但是PS的性能会相对提高;时间过长,PSPSⅡ性能都会被破坏。

如下两图为对照组和高温处理后,被测参数主成分分布关系的变化。对照实验中,Fv/FmPIABSETo/CSm等光系统PS性能相关参数聚集在PC2上;φRoδRoREo/CSm等光系统PSI相关参数则在PC1上;ABS/RCMoWk三个参数成簇,位于PC1上;DIo/CSm近乎在原点。


60s高温处理后,PS相关参数转移到PC1上,PS相关参数转移到PC2上,ABS/RCMoDIo/CSm聚集成簇,Wk转移到PC2上。

以上变化表明,高温处理主要影响PS的性能,ABS/RCMoDIo/CSm则减弱高温处理的影响,ABS/RC代表光捕获,Mo代表能量传递,DIo/CSm代表耗散,这三个参数越大,代表样品的耐热性越强。

另附上热处理紫薇OKJIP曲线,详细制图方法本文不再详细介绍,可点击下面链接查看详细视频教程。

[研究方法]|PEA植物效率分析仪数据处理方法(视频)


附表1. 热胁迫JIP-test荧光参数PCA分析所选参数

OJIP曲线直接获得参数导出的参数

M= (ΔV/Δt)=   4(F300μsF0)/(FMF0) = TR0/RCET0/RC

瞬态荧光V=f(t)的近似初始斜率(每毫秒)。该参数反映了PSⅡ活性反应中心(RCs)的关闭速率。

Sm = (AM)/(FMFO)

标准化的OJIP曲线上部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该参数反映了QA的多次更替还原或关闭所有开放的PSⅡ活性反应中心(RCs)所需的激发能。

N = (SM/SS)   = SMM0(1/VJ)

0点至P点时间内,QA被还原的次数/周转数

单位PSⅡ活性反应中心(RC)能量比通量(QA还原态时)

ABS/RC = M0(1/VJ)(1/ϕPo)

单位PSⅡ活性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通量

DI0/RC =   (ABS/RC)(TR0/RC)

t=0时,单位PSⅡ活性反应中心热耗散的能量通量

RE0/RC =   (1VI)×(M0/VJ)

t=0时,单位PSⅡ活性反应中心还原PSⅠ末端电子受体的比电子通量

单位叶截面积表观量子通量

ABS/CS FM

达到荧光最大值(t=tFm)时,单位叶截面积吸收的能量,近似等于FM

TR0/CS=   ϕPo(ABS/CSm)

达到荧光最大值(t=tFm)时,单位叶截面积捕获的能量

ET0/CS=   ϕЕo(ABS/CSm)

达到荧光最大值(t=tFm)时,单位叶截面积电子传递的能量

DI0/CSm=(ABS/CSm)   (TR0/CSm)

达到荧光最大值(t=tFm)时,单位叶截面积热耗散的能量

RE0/CSm

达到荧光最大值(t=tFm)时,单位叶截面积还原PSⅠ末端电子受体的比电子通量

量子产率或能量通量比

FV/F=   ϕPo  TR0/ABS = [1 (F0/Fm)]

t=0时,原初光化学反应的最大量子产额,指PSII反应中心捕获吸收的光子(或激子在天线上迁移)能量的比率

FV/F=   ϕPo/(1 ϕPo)

原初光化学反应(电子传递至QA-)效率

F0/F=   ϕDo  1 ϕPo

t=0时,能量耗散的量子效率

ϕEo =   ET0/ABS = [1 (FO/FM)] ψ0 = ϕPoψ0

t=0时,电子从QA-转移到电子传递链的量子效率

ψ ET0/TR0 =   (1 VJ)

t=0时,PSⅡ活性反应中心捕获的激子驱动电子传递的比率

δRo= RE0/ET0 = (1 VI)/(1   VJ)

还原PSⅠ受体测末端电子受体的电子占电子传递链电子的比率

ϕRo =    ϕPo ϕEo δRo = RE0/ABS = ϕPo(1 VI)

还原PSⅠ受体测末端电子受体的量子产率

性能指数

PIabs

基于吸收的性能指数:表述了从光子的吸收至电子传递链的还原的性能指数

PItotal

总性能指数:表述了从光子吸收至PSI末端电子受体的还原的性能指数

驱动力

DFabs

基于吸收的驱动力:表述了从光子的吸收至电子传递链的还原的驱动力

DFtotal

总驱动力:表述了从光子吸收至PSI末端电子受体的还原的驱动力

特征值

Wk = (Fk  F0 )/(Fj  F0 )

K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可指示PSII供体侧的放氧复合体(OEC)的损伤程度

RC/CSm = ϕPo(VJ /M)(ABS/CSm)

达到荧光最大值(t=tFm)时,单位叶截面积活性反应中心的数量

seo seo